教务处201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1-02-25 浏览次数: 568

教务处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面临着更加艰巨、更赋挑战的“十二五”建设机遇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必将成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这一年,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处继续深入贯彻推进“教学质量年”的工作方针,全体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与各学院、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合作,在确保全校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新的收获和突破。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以质量工程为龙头,不断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1.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上半年,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经过层层审核,最终有6门课程成功入选2010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分别是《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病理学》、《医学寄生虫学》、《口腔修复学》、《医患沟通学》,值得高兴的是临床课程终于取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继续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和前期准备工作,最终《口腔正畸学》入选2010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使我校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增加到5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也取得新成果,《流行病学》成功跻身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使我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达到2门。人文课程建设也取得新成绩。下半年,我校接受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考核,以“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鲜明特色获得优秀成绩。

2.稳步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新收获 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特色专业,上报的临床药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个项目均获批准;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我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护理学、医学影像学接受了建设情况检查验收,双双通过验收,正式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组织护理学专业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获得批准。同时,新专业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今年首届学生毕业,为此,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工作。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现场评估、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我校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的授予权。这为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工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顺势而为,教学团队建设又有新丰收  在多年培育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今年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其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和整齐的人才梯队彰显了突出优势,最终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4. 以点带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继续推进  在此前已获得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带动下,今年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又取得新成果,经省教育厅公布,我校又有3个中心获准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别为医学检验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5.厚积薄发,临床技能竞赛喜创佳绩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关心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过半年多的积极准备和不懈努力,选拔了一支由七年制5年级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队伍最终夺得本次大赛的冠军,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回校后组织冠军队成员举行报告会,将代表队的直接经历尽最大程度转化为同学们的间接收获,赢得广泛好评。这次喜获冠军充分反映了我校近年来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果。630,央视4套“中国新闻栏目”对本次大赛获奖情况及我校人才培养概况进行了专题报导。

    二、以rtt教学研究为先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 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依据《南京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指南》,督促指导课题研究进展,组织结题验收,引导教师理解通过教学学术研究促进发展的重要性。本学期组织完成了9项校级十一五第一批教改课题验收(其中2项优秀、6项通过)、2项省规划办十一五”2006年度立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组织34个项目申报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有27项获批立项,还有13项全国规划办“十一五”教改课题、8项江苏省高教学会十一五教改课题立项。为鼓励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开始对20082009年公开发表的优质教学研究论文及“九五”、“十五”期间完成得好的教育研究课题进行评审和奖励,共有14项研究课题、80篇教学学术论文受到奖励。

2. 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为了进一步做好人才模式创新的探索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半年下拨专项经费,立项建设了6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分别为教务处领头的“厚基础、宽口径、优潜质通科型七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基础医学院的“以科学实验为载体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以临床实践技能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的“基于校际合作的法医学与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医政学院的“基于校际合作的卫生事业管理与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药学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3. 稳步推进考试制度和方法改革  在去年下达启动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文件的基础上,今年积极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在年底举行了“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经验交流会”,来自9个学院的12位老师代表各自教学单位交流了考试改革、乃至教学改革的理念、做法和经验体会,既展示了一年来我校教学-考试改革的成果,又对下一步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4. 继续完善临床实践技能评价方法改革  在先前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对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方法和临床实习中期教学检查考核方法进行进一步改革,以完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在实习中期教学检查方面,今年对七年制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查的方法,增加了X光片判读、病历抽查内容,模拟诊疗增加了对医院教师带教指导能力的考核;五年制检查则增加了教学查房;现场座谈会增加了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环节,深入了解实习及带教的具体问题,为进一步改进临床教学工作搜集教学一线的第一手资料。在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方面,把七年制的考核从原先的6站增加为8站,增设了病历书写和计算机机考内容,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OSCE更加接近。

5. 积极组织开展医学教育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为促进新医改背景下江苏省高等医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4月初组织召开了“江苏省高校医药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有来自台湾、北京、汕头的5位医学教育专家和江苏省10多所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就住院医师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医学教育的创新、整合与国际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热点话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对促进我省高等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组织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  为总结、凝炼教学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推进教育研究成果的形成和推广,我们组织开展了201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与评选工作。全校13个学院和相关附属医院涌跃参评,共评选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其中的一等奖将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推广和激励作用。

三、 积极落实“临床提升”战略,扎实做好教学基地建设工作

1.进一步拓展优质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2010年学校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收获。相继吸收上海十院、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为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并举行签约和挂牌仪式;这一年,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南通市肿瘤医院建设成为我校教学科研基地;7-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建为预防医学临床实习、见习基地;712-14日,组织专家对连云港一院申请建为我校附属医院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连云港一院已具备进一步与我校深度合作的条件。

2.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  学校高度重视对新建教学基地的培训和指导工作。附属杭州第一人民医院是第一次承担七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任务,教务处通过七年制导师培训、现场督导等途径,就培养过程给医院以多方指导和帮助,严格质量控制。无锡临床医学院是新成立的临床学院,我处多次派出专家进行听课、现场点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因其今年有首批七年制学生毕业,教务处与无锡临床医学院及三所医院的科教处保持紧密联系,实时指导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各项工作,并组织带领多名教学专家亲临全程参与无锡临床医学院研究生论文答辩会,以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并在此项工作结束后,对无锡临床学院的七年制导师进行再培训,有效地指导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的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对其他新设教学基地如北京航天总医院、南京同仁医院、附属明基医院,我处也组织了不同批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专家组前往现场参与培训、指导工作。4月初,前往宜兴市人民医院,开展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和见习工作的现场指导;12月底又带专家和长期担任预防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三附院老师去宜兴市人民医院考核其开课准备情况、进行交流。12月,前往第三附属医院对其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进行现场点评

3.通过临床教学工作会议和七年制培养工作会议推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8月,在哈尔滨组织召开2010年临床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地55家临床教学基地的领导和教师代表130余名代表参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提高临床人才培养质量,会上分析研讨了各教学基地的毕业生临床技能毕业考核成绩和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成绩,参观考察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对2008年和2009年涌现的优秀临床教师、先进班主任和见习医生日志优秀奖进行了表彰,达到了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统一“着力提升临床教育教学质量”思想认识的目的。10月上旬组织召开了“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七年制硕士阶段培养工作会议”,有 15家参与七年制学生培养的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共40多位教学管理人员及导师代表参加了本会议,就七年制医学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科研能力培养、导师双选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共享了各附属医院在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中好的做法,分析研讨了各培养基地的七年制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成绩、今年学校对七年制毕业生毕业论文抽检结果,对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四、狠抓rtt教学过程管理,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精细化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学标准和要求 今年,我处修订了《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规范并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以提高七年制人才培养质量;5月,进一步完善七年制暑期科研训练方案,修订具体训练要求,主要从加强集中培训、增加导师来源和调整遴选导师要求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进。6月,总结我校今年来临床技能考核的经验,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出台了《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工作手册》,规范和细化临床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要求,指导临床学院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以及临床实践技能考核;7月,制定了《临床见习教学规范》和“临床见习教案范例”,用以规范临床见习教学;参照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的考核指标及多年来的实习带教工作经验,8月修订了《临床教学带教规范》,并下发至各教学基地,使临床带教、学生实习制度化、规范化。12月份,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对今后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工作进行规范。

2.开展毕业生论文抽查,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与质量是全面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一向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把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来抓。因此,在今年的省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中又创佳绩。经省教育厅的评审与考核,今年6月公布了2009年江苏省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结果,我校推荐的8篇本科毕业论文中有7篇入选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为了解我校七年制毕业生学位论文写作现状,同时也为了检查去年《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落实情况,规范七年制硕士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与管理流程,加强论文的质量监控力量,我处9月底组织相关专家完成2010届七年制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工作,共抽检毕业论文80份。本次抽查在七年制毕业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办法,对规范七年制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保障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顺利完成招生、学位授予和毕业工作  今年招收1535人(不含民办独立学院和台港澳留学生),其中,新增两个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方向,即临床医学(临床病理诊断学方向)和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方向)。2010年,校本部共有本科毕业生1318人,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共有1254人通过审核,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一次性通过率95.14%。另外,2009届毕业生中一名未获学士学位的同学,经过一年的努力,达到了学士学位授予条件,通过了今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议。2010届七年制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与毕业工作自3月份即已启动,向各学院、附属医院布署了论文答辩和学位预审,经学院考核,教务处审核,266名毕业生论文答辩及毕业操作技能考核全部通过, 252人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14人因六级英语未通过暂缓授予硕士学位,七年制毕业生硕士学位一次性通过率94.74%

4.不断探索开放性教育,逐步实现个性化培养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关于在七年制学生中选拔培养科研型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的暂行规定》的精神,今年初2005级七年制学生中进行了考核选拔科学学位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共有8位同学入选;另有22004级同学被保送至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博连读;2006级七年制学生选拔科学学位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工作也已启动。同时,逐步适当扩大本科生转专业规模,今年共有12名本科一年级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转入相应专业学习。

5.坚持开放协作、联合办学,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2010年南京医科大学担任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四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轮值单位。525,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轮值交接仪式。轮值交接仪式后,我校秉承基地建设宗旨,在其他3所学校的支持与配合下,充分发挥自身医学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围绕基地联合运行与管理的五大机制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四大平台,不断推进课程互选、名师讲座、社团互动、网络共建、信息编报等工作有序开展。12月中旬,又就半年工作进展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召开了基地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具体事宜进行磋商、共议,达成若干建设共识,为基地进一步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河海大学调整招生规模,难以再接受我校七年制一年级新生,经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多方沟通和协调,及时妥善安排350名七年制新生的大学一年级公共基础教育,南师大接受了110名、南航大接受了240名新生。

6.公开、公正、公平地组织2011年免试推荐研究生工作 规范了选拔程序,在多部门密切配合下,加大了选拔考核力度,110名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积极向北京大学等高校推荐10名优秀同学。

7. 继续做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与建设工作。在前三期建设成绩较好、运行管理有序的基础之上,今年,省教育厅将我校2010年度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指标增加到28项。经过学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领导小组的层层审核,将28个入选项目上报,同期,选择建设了11项校级项目,校省两级共立项建设39个项目。下阶段将重点做好项目管理和检查工作。

8.进一步强化培训和管理,SP应用向常态化发展  经过四年的培训与建设,我校SP队伍日趋稳定、成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也在逐步向纵深发展。今年,继续有计划、有侧重地选择部分SP参与实际教学过程,如配合诊断学、医患沟通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安排SP参与鼓楼医院、军区总医院、马鞍山中心医院等单位的临床教学与技能考核工作等。同时,注重这支队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3-5月对标准化病人继续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5月,组织专家对SP进行了专业技能考核。

9.以改革求创新,毕业技能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 4月下旬,组织专家根据我校临床实习大纲,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要求,制定了新的临床技能考核大纲和临床技能考核方案。610-12日、21-27日,先后对2005级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临床技能考核。共有42位来自12家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和35位标准化病人(SP)参加本次考核;共有910名毕业生接受考核,其中,临床医学七年制250人,儿科医学七年制30人,临床医学五年制269人,康达学院临床医学171人,全科医学42人,儿科医学、医学影像、心理卫生、临床病理、05级临床医学专业(原司法鉴定专业)等方向148人。在考核期间,还邀请了北京航天总医院、同仁医院、明基医院的领导及专家前来观摩,起到了良好的培训和宣传作用。

10.精心组织,圆满完成实习生上下点工作  本次换点时间为62125日。我们对换点方式进行了调整,采取了统一安排交通工具与学生自行前往、适当给予交通补助相结合的方案。今年涉及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青岛、江苏、安徽等30多个城市的102家实习单位;用车学生人数达到2300人,覆盖19个专业方向,安全行驶里程约2.7万公里。其中,共有230名学生采用自行前往方案;今年增加江宁校区作为发车地点,实习生能够当天到达实习单位。对北京、成都及上海新实习点采取统一组织,并由年办老师送达的方案。本次实习换点工作所有实习生均及时、安全到位,所有毕业生均平安返校。

11.严格执行考试要求,顺利组织完成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今年夏、冬两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共有10321人参考,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共有5701人参考,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共有90人参考,学校学位英语四级、六级统测共分别有174人、36人参考。我处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国家考试要求,使上述重要考试顺利完成

12. 评选第四届扬子江、第二届青年教师奖教金,激励教师教书育人  扬子江奖教金和青年奖教金是我校开展教育教学奖励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举措之一,为一年一届的常规工作。本届评选,全校共有23个项目申报扬子江奖教金、22个项目申报青年奖教金;经过专家初评、教学委员会评审、校园网公示,共评选出扬子江奖教金14名、青年奖教金10名。

五、夯实质量保障基础,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保驾护航

1.全面推广新的教学质量网络测评应用程序,提高网络测评的速度和效率本学期完成了网络测评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的对接,同时组织开展新测评系统操作方法的培训工作,确保新的系统运行通畅、高效;我们收集各学院、附属医院数字化校园教师信息,组织学院教学秘书采用新系统输入课程信息,并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生测评工作,及时解决了应用新系统测评时遇到的新问题。截止2009-2010第二学期末,全校总参评6324余人,填写各类评估表130500余张,其中学生参评6200余人,填写评估表130300余张;教学专家参评109人,填写评估表170张。共完成对1800名教师所授课程的网络测评。2010-2011第一学期,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校总参评94130余张;学生参评为5710余人,填写评估表94040余张。教学专家参评42人,已收到评估表90余张。共完成对1660余名教师所授课程的网络测评。网络测评对于了解教师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具体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校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新测评系统的运用大大促进了测评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继续认真执行教学督导及领导听课制度,加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力度  本年度,我们增聘教学督导专家5名,优化校督导专家队伍结构,并组织专家对南京地区6家医院的见习教学以及学校部分理论课、实验课程以及部分教师进行鉴定性追踪听课。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共组织校督导专家听课250余人次,组织各级领导听课4人次,其中教研中心陪同专家、领导听课7人次,对保障我校实践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还调整了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增聘大学生信息员18名,召开教学信息员会议3次,收集反馈信息约180条,发送教学信息整改卡31张(已回收21张),编发《大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简报》1期,并实时通过电话、网络等与信息员交流。

六、认真总结“十一五”,精心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我处积极参与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部分起草工作,为学校未来几年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我处还积极参与了“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江苏省中长期发展纲要”高等教育部分等综合性材料的论证工作,为江苏省及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

在学校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我处承担了“人才培养工作”和“附属医院建设工作”两个专项规划。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起草了这两个分规划,为学校总体规划的完成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