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十一五”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3-03浏览次数:253

    我校于20009月和20036月分别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医科大学“十五”发展计划纲要》和《南京医科大学“十五”后三年发展计划纲要》。十五期间学校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建设并举的发展战略,坚持“博学至精,明德至善”校训精神,实践“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经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在“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科优势,创建品牌特色”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作为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得到省政府的重点支持。

    面对“十一五”,我校的发展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目前,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正以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为目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我省的高等教育在走过一段跨越式发展的路程后,已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我校应在现有基础上乘势而上,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要把内涵建设、质量与水平提升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夯实基础,为我省医药卫生事业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培养多作出更大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意识,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医学专业为主体、相关专业为支撑、本科教育为基础、长学制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着眼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优质专门人才,实现学校自身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思路

1、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办学层次,走“精品”教育之路

“十一五”期间年招生总规模1200~1400人(不含康达独立学院),在校生总规模稳定在7000~8000人。其中七年制年招生人数维持在300人;建成67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争取增设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增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使学科门类布局从医药、文科、理科、管理扩大到工科。生源增长点主要在医学相关专业。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拓展,使我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由目前的6:1达到3:1

2实行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构筑优质教育平台

  “十一五”期间要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带动专业建设。要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材、教师队伍和双语课程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以及实验课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狠抓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并以优秀教学基地评估为抓手推动教学基地建设,从而搭建优质教育平台。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大胆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更新和精简教学内容,大力改革考核和教学评价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积极推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专业”和“双学位”教育;加大选修课比重,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拓宽培养口径,逐步推行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和选择空间,造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决策机构、教学督导机构和教学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为此,要全面推进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指导和引领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

4、以科研信息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为主线,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校园网主干万兆以太网的升级,并适度发展无线网络,以科研信息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为主线,优化校园网出口资源和各类应用服务器资源。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医学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医学教育视听教材资源库,逐步实现应用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网络实现精品课程的开放,使网络成为十分有效的辅助教学平台。

5、发展留学生教育,以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带动我校医学教育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要稳步扩大留学生教育,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的规模与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管理经验,推动我校医学教育尽快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促进我校国际化教师队伍和教学体系的形成。

二、“十一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主要战略

为了实现“十一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战略目标,在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成功经验和认真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八大工程。

(一)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刻认识“人才强校”战略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努力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战略,首先在重点和关键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人才高地,发挥示范、辐射、联动作用。同时,总体上保持适度规模和稳定培养,以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十一五”期间拟增加的编制中拿出占优势的比例用于扩充教师队伍规模。在教师队伍的结构方面,要建成“纺锤”形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在职务结构方面,专任教师高级职务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在学历结构方面,主要扩大教师队伍中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比例;在学缘结构方面,外校毕业生应占到55%。同时,要积极提高附属医院兼职教师队伍的教学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学校就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专业建设中要坚决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2个现有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品牌专业;口腔医学专业要在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省级品牌专业,进而创建国家级品牌专业;康复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及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要在校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争取建成省级特色专业,进而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学校要努力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品牌特色专业体系,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好的生源和机会。

(三)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课程是学校传承知识、技术与技能的重要载体。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水平的课程。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永恒主题。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高水平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在“十一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与此相配套的精品教材体系。

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具有国内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必须从省精品(优秀)课程中推荐。省精品课程应在省内领先,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省内具有示范、辐射作用。校精品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为学生和专家公认的优秀课程,是学校为选拔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而全面启动建设的课程。“十一五”期间,要力争建成3~4门国家精品课程,8~10门省级精品课程,全校各专业主干课程均应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同时要完成3~4套国家精品(优秀)教材,8~10套省级精品教材,成为我校各专业教学的优秀载体。

(四)优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程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十一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与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并举,努力创建优质实验教学中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本着“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模拟与实训结合”的原则,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追求“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示范性、创新性”。目前,我校已启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工作。通过“示范中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全校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要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开设整体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课程,力争建成3~5个省级、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努力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平台。

(五)优秀教学基地建设工程

医学教育是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习教学是其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没有优良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其他类型的实习教学基地,要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不可能的。因此,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是医学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方面要推行优秀教学基地建设战略,通过优秀教学基地的建设、评估验收和表彰示范,促进学校整体实习教学基地水平的提升,最终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以医院和卫生机构为主、企事业和行政机构为辅的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群。“十一五”期间,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发展目标是建成10所高水平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和专科性附属医院,其中要有2~3所达到国内一流附属医院水平,三甲附属医院总床位数达到8000张。在其中实习的五、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医师实际管理床位数达到每生8张;同时,在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建成一批优秀附属医院,使在其中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医师实际管理床位数也达到8张。总体上医学类学生平均实习床位数达到每人2张。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都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创建适合本专业实习和实训的优良教学基地。

(六)现代化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督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此,要精心制定我校“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管理办法”,建设好校、院二级教学决策机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督导机构,构建从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管理部门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到最终的毕业生培养质量,从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课堂与课外作业、考试考核、实习教学到选修课、体育课教学,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到教学基地建设全方位的监控、评价和管理机制。

(七)医学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

目前,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但我国的医学教育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要提高我们的医学教育水平与质量就必须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接轨,走对外开放办学的道路,加快国际化进程,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进先进的教材和管理模式。因此,“十一五”期间学校要大力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要加强国际教育学院的建设,稳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每年招收100~150名留学生,使其人数占在校生总规模的5%~10%。通过留学生教育这个窗口了解国际医学教育,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推动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把我校护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毕业生推向世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及进入国际医学人才就业市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发展海外兼职、客座教授,增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以开阔师生的眼界,拓展师生的思路。还要有计划地派出教学管理干部出国考察访问,参加学术交流,帮助教学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补充先进知识,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八)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

    教育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具有先导作用。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及其规律的探索,不断为教育教学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要积极鼓励在医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和管理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医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以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积极申报、承担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同时,学校实行2年一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招标,每次选择20~25项课题立项资助。主要资助医学教育发展战略、医学教育国际化及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及制度创新、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基地建设、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重点资助以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三、“十一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发展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全校教职员工中确立“质量第一”的教育观念,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质的现代教育理念,确立重视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教育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灵,教学质量优,爱岗敬业,数量、结构合理,能适应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构建包含一大批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示范中心和优秀教学基地的高水平优质教学平台;建立完善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学优势与特色凸显、学科基础强大、资源配置合理、互相支撑的品牌特色专业,为培养高质量一流人才,实现向“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跨越式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布局与办学层次

专业布局实现以医为主,围绕医学、文理工管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医学门类专业在校生数达到全校在校生数的85%左右,其中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为50%左右,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与临床药学以及医学技术类(包括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病理、医学司法鉴定、康复医学等)占到35%左右。另外,与医学相关的文、理、工、管专业学生数达到全校学生总规模数的15%左右。

办学层次上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增设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使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达到31

同时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使全英文教学外国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800人左右,使其在全校总规模数中的比例达到5%~10%

2、师资队伍

总体规模上保持适度扩增,使全校生师比达到131,医学专业生师比达到91。教师编制在全校教职工总编制中的比例达到60%。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上使研究生学历达到8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50%。积极鼓励高水平教师投身教学和教学改革,培育2~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

3、专业建设

建成3~5个省级品牌专业、3~5个省级特色专业;同时努力创建国家级品牌专业,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品牌特色专业体系。

4、课程建设

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重构与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成3~4门国家精品课程,8~10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全部精品课程按网络课程要求建设,使可在网络运行、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预习、复习和强化学习的课程总数达到25门左右。

5、教材建设

建成8~10部国家规划教材和一批反映我校教学改革的特色教材;并在其中建成3~4部国家精品(优秀)教材,8~10部省级精品教材。

6、教学实验室建设

按国家高等院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进行我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创建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附属医院建设

积极推动附属医院开展内涵建设、提升学术水平,使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附属医院达到8所;三甲综合性附属医院总床位数达到8000张。

8、教育教学研究

将教育教学研究融入到教学建设中,体现在教学改革上,在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努力创造一批标志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要力争实现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及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