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语》孔子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2009年
中国古代写作体例,大致分为“著作”、“编述”、“钞纂”三大类。由钞纂而成的书籍称为“论”。《论语》的“论”,为排比资料,纂辑成编的意思。“语”系语录之意。即为辑纂孔子的语录。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内容广泛,言简意赅,尤其是在治学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千百年来儒家弟子的必读经典。
2
《道德经》老子
(《老子道德经校释》)楼宇烈校释
中华书局 2010年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集养生、治学、人格修养、品德教育、为政治国等于一体的哲理性专著。概括地说,基本内容可分为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认识论、人生观、政治主张、社会理想六个方面。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道”。老子不仅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还揭示了事物的对立双方互相转化的规律。
3
《孟子》孟轲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2008年
从西汉至隋唐,《孟子》只是作为一般的 儒家作品列入子部的儒家类,其地位与子部其他书(如《苟子》等)大体相当。到了宋代,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特别重视加强思 想教化上的控制,强调个人道德操守的修养。在这种形势下,当时的学者对强调修身的《孟子》倾注了极大热情。北宋时,程晏、苏洵、 欧阳修、苏辙、二程等人都对孟子的思想表示了赞赏与认同,《孟子》因而上升为经。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列为四书,该书由此升格为儒家的主要经典,成为士人们的必读书之 一。后来,《孟子》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后人将他的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4
《庄子》庄子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16年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文笔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5
《墨经》墨子
(《墨子今注今译》) 谭家健、孙中原注译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韩非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唐代韩愈也将儒墨誉为“尧舜”。此书流传至今有15卷 53 篇。内容有三,一分是“墨辩”,被后世称为《墨经》。《墨经》是了解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主要著作,它提出“合同异”的逻辑学原则。其逻辑体系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佛教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体系。二是从《亲士》到《公输》36篇,具体阐释墨子墨家的社会政治理念、经济主张和伦理观念;三是涉及兵法军事思想,包括《备城门》、《号令》、《备穴》、《杂守》等篇,体现了墨子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军事防御之中。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等,具有博爱与献身精神。政治上提出了实现贤人政治,并使天下归于一统的“尚贤”“尚同”。墨子“自苦为极”,提倡节俭,反对铺张奢侈。墨家学派在军事学、工程学、几何学、光学、力学都有研究和贡献,促进了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但墨子迷信天命鬼神,反映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6
《孙子兵法》 孙武
(《孙子兵法今译》)郭化若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
该书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孙子兵法》提出了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此书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7
《礼记》戴圣
胡平生,张萌译注
中华书局 2017年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20卷49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8
《论衡》王充
(《论衡校释》)黄晖校释
中华书局2018年
《论衡》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中的一部唯物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全书篇目共为85篇,今存84篇。“论衡” 即“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论衡》是对东汉及以前的各种学说、思潮加以衡量 比较,平定是非曲直,从而达到批判虚妄之说的目的。内容以唯物主义观点为主,批判“神创论”、“天人感应说”,以及“因果报应”等各种神学迷信思想。书中提出元气自然 论、宣传无神论,承认历史发展,这些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但书中也有陷入不变论的倾向。该书标志着中国古代唯 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对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及唯物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颜氏家训》 颜之推
檀作文译注
中华书局 2011年
《颜氏家训》开后世“家训”先河,如唐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以及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无不受《颜氏家训》的启示和影响。该书不仅有“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内容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笫文艺”,还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询子孙及家庭教育的典范。《颜氏家训》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 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10
《坛经》惠能
(《坛经校释》)郭朋校释
中华书局 1983年
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坛经》被尊称为“经”,是出于后学者的推崇。中国僧人所写的著作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就是《坛经》。佛教中只有佛所说的才能被称为“经”,惠能所说的《坛经》被称为“经”,可见其在 后世学人心目中的地位。
11
《人间词话》王国维
《校注人间词话》徐调孚校注
中华书局 2014年
《人间词话》品读精到、用笔雅致、寥寥数语道出诗词妙处,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熔古代文论、西方哲学、美学于一炉,最重要的核心便是“意境论”。陆机的“形神论”、刘勰的“言意论”、钟嵘的“诗味说”、 皎然的“取境”、司空图的“意象”“意境”、王士祯的“神韵”、袁枚的“性灵”、方熏的“意为境会”等都对“境界说”做出了贡献,但王国维首次将其作为美学思想体系进行总括。“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种对美的体悟与思考已经延展到了艺术、哲学、人生等众多层面。此外,王国维认为,文体有盛衰,文学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2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冯友兰编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中国哲学简史》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13
《乡土中国》费孝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土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中国社会学的启蒙读物。全书由12篇文章组成,作者以社会学的方法,对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名实分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首先提出了“熟人社会”“礼治秩序”及“差序格局”的概念,这是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态深刻提炼,对今天的“三农”问题研究仍有启发。
14
《美的历程》李泽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15
《生命的奋进》
梁漱溟、牟宗三、唐君逸、徐复观、熊十力
九州出版社 2015年
本书所辑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五位国学大师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时代怀乡忆亲、读书做人的经验,行文浅易清晰,内容亲切感人。本书所选录的文章具有代表性,内容亲切感人、催人奋进;读来令人体会到生命本身宏大、向上、自强不息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励当今的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